close

旁觀近來的紛擾政局,我突然想起源遠流長的《戒石銘》。五代十國時期,為了整飭吏治,後蜀二代帝孟昶於西元941年寫下《誡諭辭》二十四句,用以告誡行政官員不可做貪官污吏,要愛護平民百姓。 後蜀因貪腐被宋朝兼併,基於前車之鑑,宋太祖亦著手整飭吏治,他摘錄孟昶《誡諭辭》中的「爾俸爾祿,民膏民脂,下民易虐,上天難欺」四句,下令各州縣刻石立於公堂之前,稱之為《戒石銘》。 從此,各個朝代都將上述四句列為府衙不可或缺的官箴:南宋高宗下令各州縣將《戒石銘》置於座右;到了明清兩朝,更飭令各州縣於府衙的甬道上建立牌坊,將《戒石銘》刻於其上。 戒石銘的頭兩句「爾俸爾祿,民膏民脂」,是以告誡的語氣曉諭文武百官:為官應該飲水思源;你們的薪資俸祿與官銜爵位,都是來自於人民辛勞工作所得之財貨。末兩句「下民易虐,上天難欺」,則是以強烈的對比公開宣示:為官必須公正廉明;若以不公不義的政策欺負平民百姓,或許可以一時得逞,但終究難以瞞過老天爺的明鑒。 自宋朝至清朝,從座右銘到牌坊,《戒石銘》不僅時時警示為官者應該廉潔自持,同時也反證人民對於清廉執政的渴望。思緒至此,我想到一個富有教育意涵的行動。與其參加藍綠陣營的府前集會,我比較想遊說幾個扶輪社的社長共同集資建碑,碑文就刻上這十六個字。與集資買禮券或集資買股票相比較,集資建碑總是有意義的多。至於立碑地點,目前傾向援古例申請設置在總統府前廣場,這樣才能時時刻刻提醒我們的當權者。 《戒石銘》不應僅止於告誡行政官員,當權者更應以此自我警醒。我想呼籲朝野各黨的領導者,我們一起來發起《戒石銘》建碑運動如何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T 的頭像
    YT

    四十不惑

    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